发新帖

中国小区500米内潜藏巨大机会,万亿零售业的秘密在这15000字里! 行业新闻

威尔德编辑 2020-5-25 95072

猎云网注:非常高兴受到混沌大学的邀请,来这里和大家交流社区生鲜的经营。我是生鲜传奇的创始人王卫,原来是一家国企的老总,在我从业的20多年时间里,几乎经历了中国商业从不发达到发达,从大卖场的如日中天到戛然而止。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作为亲历者,我有更清醒的认识。文章来源: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作者:王卫(生鲜传奇创始人)。

生鲜传奇是谁?

生鲜传奇创业已经接近五年了。五年的发展,对于传统行业来讲其实不算慢了,但对于新零售行业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慢。但是我们认为,零售是有节奏的,我们其实在第一个半年只开了1家店,之后采取每年倍翻的速度。现在,生鲜传奇总共有130多家店。我们发现,在门店数的不同阶段,你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型完全不同,管十几家店、管几十家店和管100家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接下来,我从自己创业之初讲起。

一、老场景中如何发现新机遇

1. 如何发现新机会:从超市到生鲜小店

最早的时候我在国企,一直有个愿景,希望能去创造一家设备非常先进、甚至在世界领先的超市,能跟大润发、沃尔玛抗争。2012年,我开设了第一家超市,这家超市开业以后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被称为中国首家未来超市。因为当时电子价签、自主收银机、自主电子秤都在这个店实现了使用,当时有20多箱设备是在中国第一次使用。

但这么好的一家超市在第二年增长就乏力了。2013年,这家店同比增长只有30%多,也许30%对于今天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但当时大卖场非常鼎盛,如果一家店第二年不翻倍,甚至这么好一家超市不翻倍的话,本身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当时有种说法,是电商冲击了传统的大卖场,但是我们根据实际的观察发现,真正在电商上去买菜的消费者,当时几乎还没有,即使买日用的消费者也不多。对我们真正产生冲击的,不是电商,而是路边的面包店、水果店、蛋糕店、文具店。当时我们非常诧异,我甚至很讨厌地管它们叫做“小业态”,这个词本身代表着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贬义,就是我们是开大卖场、大超市的,这么一家小店居然对我们有影响。

我们当时为了研究这样的小业态,把公司分成了一个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针对一个业态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这种小店效率更高,消费者更加欢迎。我们觉得这是一种潜在的趋势,所以对公司进行了发展模式的重新思考。

直到我们发现了传奇,这其实是一个意外。当时我们拿到一个物业,但等我们签完合同以后才发现,这个物业旁边的大学是一所军事院校,学生全部不能出来,而且因为是军事院校,这条路基本上是封闭的,旁边只有一个小区,就1686户居民。

无论做什么业态,我们觉得这样的一个客流都无法支撑,但是当时我正好去了日本,看到日本有一家生鲜超市的田园风格我非常喜欢,再加上合肥当时有一家叫谊品生鲜的企业开了很多卖生鲜的店,感觉似乎生意很好。所以我说,我们也来试一家这样的店。当时我们完全不抱希望,因为旁边不远的地方就有沃尔玛、苏果(江苏最大的连锁超市企业)大卖场,一家200平方的小店,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然而试营业的时候,第一天竟然卖了2万多块钱,我们当时特别震惊。因为就算1000平方米的超市试营业能做到2万块钱都不错,结果我们在试营业过程中,很快就达到3万块钱,以至于这家店不能开业,因为我们当时在设计这家店时,从来没有想过它的生意会这么好,所以通道非常窄,只有60公分,就只考虑顾客单向流动。

一直不开业顾客就会问我们,我们就想了一个很好玩的办法,就说既然要开业,又有这么多顾客,我们就卖门票吧,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卖开业门票的超市,也就是说你花60块钱先买一张开业那天的门票,然后我们上面给你写上时间,因为这个店每小时大概只能承载200个顾客,但是开业那天我们非常震惊,就是2015年的时候,那天这个店卖了19万块钱。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小区对于生鲜的黏度如此之大,它的购买力如此之强。

这个店每天的生意都非常好,每天都要卖到三四万块钱,但是一个月下来,我们盘点的时候竟然亏了10万块钱。我们公司的干部就跟我说,这么一家小店竟然一个月要亏10万块钱,我们不要去做它了,这样一个业态没有意义。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未来的方向找到了。我说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生意如此受消费者欢迎,这个生意本身就是价值。生意如此之好,我们又如此辛苦,忙了一个月竟然还不赚钱,说明这件事情的门槛极高。那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生意做赚钱了,我相信这将是一个超级生意,而且这样的一个生意将使我们避免红海,永远拥有蓝海。

所以这个时候我就跟团队说,我们其他生意不要干了,全力以赴来研究这家店。我们每个中高层干部包括副总,就到这个店去做营业员,我自己去做这个店的店长,我们在第三个月其实盈利了,然后从赚2万块钱,一直到半年以后这个店可以赚7万块钱。我们觉得跑通了,紧接着又开了两家店,结果三家店一起亏。

那一刻我才知道,生鲜小店其实是个悖论,我在后面会说我们怎么解决这个悖论。

2. 看透趋势,才能创造模式

之前赚钱可能更多是运气,是一些感性的事情。直到我遇到了一位老师——陈立平教授。很机缘巧合,陈立平教授去合肥我见了他,我们在一起喝酒,喝着喝着他跟我聊起日本零售超越前面企业的方法,他总结为五点,他说后面的企业如果想超越前面的企业,毫无疑问要成为价格杀手,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比这些更专业、更大、更知名的企业做的好,你一定要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给消费者。我后来想想的确是这样,沃尔玛也好,麦德龙也好,7-11也好,几乎都是以价格杀手这个形象出现的。

第二个他说你要去做专业的业态,为什么要去做专业业态呢?他说如果比大你肯定比不过别人,因为别人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如果你在这些大的里面切出一块,把这一块做得更专业,也许有机会。

第三个如果你创业,尤其是小企业,一定要有清晰的财务考核,说要小法人体考核,只有清晰地把账算清楚,这个企业才能健康地发展。

第四个就是所有的超市,所有的创业者要有主导商品,就是你这个企业的商品一定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点,消费者才能喜欢。

从商业战略来讲,还有一条就是要有自有品牌,自有品牌是真正的壁垒,真正的门槛。

我听完这五点后深以为然。陈老师说,如果你想真正做一家大型的企业,一家长久的企业,一是要掌握好趋势,二是创造模式,前面我跟你说的就是你要去创造模式。你看你做了这么多小业态,有没有符合这一点?有没有真正算个模式?

我就问陈老师,那什么叫做“把握趋势”?陈老师问我,你遇到过经济危机吗?他说我为什么跟你说你做的这些过度的服务、过多的装修将来很可能有一天会归零。他说当年大荣超市在日本是第一的时候倒闭的。在国内,大家都去表扬、去学习你,你觉得你做的有日本的超市好吗?我说,我比不过他们。

陈老师告诉我,你学习的这些日本超市现在自己还很困扰。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日本遇到了经济危机,所以大荣超市倒了,大量的物业在手上。再一个就是日本遇到了社会的老龄化,人们进入了低欲望时代,现在少子化变成了小家庭,消费者买的东西变少了。

他说,这样的趋势你注意到了吗,把握到了吗?你今天的业态能适应未来中国这样的变化吗?

我跟陈老师说,您这么一说,我明白了生鲜传奇就是为这个社会老龄化、为经济波动准备的。因为我在想,无论社会再动荡,一日三餐总没办法去改变。第二件事情,社会再老龄化,要解决食品荒漠(指某社区居民必须“跋涉”至少“一英里”(约为1.6公里)的路程才能买到新鲜的肉类、奶制品和蔬菜)问题,社区生鲜店再适合不过。生鲜本身是巨大的存量市场,那接下来我们认为,它会变成一个非常巨大的增量市场,因为中国以前在饮食安全、质量上还远远不够。

陈老师说了这些以后,其实也引发我的思考,为什么我从业20多年,原来百货商场那么好,突然就不行了。大卖场曾经那么如日中天,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觉得未来整个零售会归于大卖场,但大卖场为什么突然也疲软了呢?还有,原来瞧不起的那些小业态,为什么如此活跃?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疑惑,因为我到全世界去看,没有看到水果连锁店,也没有看到零食连锁店。我向一些专家请教,他们告诉我是因为中国商业不发达,零售将来一定向两个终极业态去发展,一个是向便利店,一个是向Shopping Mall,其他都会消亡的。但是经过我不断思考,我突然发现,中国在最近20年发生了全世界都没有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城市的变化和房地产的改造。

中国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商圈,就是小区,独一无二的居住形式,有超级的人口密度,而且全世界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区几乎一样的人口结构,几乎一样的收入,几乎同时去入住。所以我们的商业成长速度会非常快。而因为有这样的超级人口密度,所以足以支撑更加专业的小店去发展,某种意义上,越大的店效率越低,越专业的店效率越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密度去支撑,这样的业态发展不起来。中国独有的这种现象,才会诞生这样的超级的专业连锁店。

3. 生鲜传奇的定位:小区门口的菜市场

这件事情想明白以后,所有的事情就豁然开朗了,我们发展的这个原动力和理论基础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商业的立地变了,就是我们的选址模型变了。原来我们选址模型都是找这种市中心,找人流密集的地方,我们就锁人流。但现在我们知道,离小区门口最近那个位置是最好的,我们就做这个社区,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离消费者更近根本就不再是一个方法,而变成一种更重要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区门口的菜市场”,根据后来的调研,中国没有所谓的2公里商圈,只有500米商圈。在欧美大概在5公里范围之内,在亚洲国家大概在2公里,在中国只有500米,500米之内就能找到1万人,500米就可以支撑一家专业业态的发展。

生鲜传奇的定位很简单,就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一日三餐。原来大家都说,中产阶级是个伪命题,你怎么能找到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为什么就到你店里面来了?这个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全世界都是贫富混居的,即使有些富人区也是点状的。但是,中国的小区是最好的阶层划分,我经常讲中国的房价就是阶层的滤纸,多少钱的房价就代表着这样的小区住着什么样的一个社群。

所以很简单,我们对消费者不再调研,只了解房价。在合肥,我们认为房价超过15000块钱的,你就是中产阶级了。

第二件事就是为什么生鲜传奇要定位在一日三餐?为什么我们要定位在家庭?其实我们知道,如果你不是家庭,如果你家里没有孩子或者没有孩子的孩子,你很难在家完成一日三餐的,一旦你有孩子,你很难不去一日三餐。那我们毫无疑问是为其家庭服务,而不去为个体服务,我们也不做2B,我们也不太看重年轻人。我经常说那句话,有人问我,你怎么让生鲜传奇被年轻人喜欢,我说这个不重要,我等着他老去就行了。

当我们定位了这种家庭,我们的目标客群非常清晰,我们的战场就是厨房,所以就围绕这个厨房,围绕一日三餐去展开产品布局。

二、如果超市是个产品

1. 商品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

对我来讲,我经营的这家超市就是我的一个产品。我们认为,零售其实两个词就可以概括,第一个叫专业,第二个叫效率。因为唯有专业,消费者才会选择你,你如果是消费者心目中买某样东西最好的一个商家,性价比最高,毫无疑问会选择你。接着另外一个问题,当消费者都很喜欢你的时候,你能不能盈利?如果你不能盈利就会出问题。

专业和效率,其实讲的都是怎么卖的问题。张智强是我很好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他一直在跟我讲,中国零售企业跟国外零售企业最大的差距,就是没有想好怎么卖就去卖。所以我们总陷入一个循环:不断有滞销商品,不断效益不佳,不断去创新,不断去失败。

后来我们才发现,我们对商品这件事情的理解是单一的,我觉得这商品好看,我喜欢,所以就进货,这是错误的。商品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动词,商品包括如何选品、展示、定价,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商品,这才是消费者喜欢的商品,这也正是陈老师告诉我的,要去主导商品。如果要主导商品,那你的自有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自有品牌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从全世界来看,真正成功的企业都是制造型零售,就是我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商品给消费者。今天我们去看,喜茶也好,甚至瑞幸也好,其实他们都是制造型零售,它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商品给消费者。

我们作为超市,经营的是什么 ,是货架的利用效率。那真正的做法,按照品类管理来讲,就是我们要找到转身层,打薄替换层。什么叫转身层呢?就是消费者没有这个东西就不会买,比如说你就想吃剁椒鱼头的面,没有你就不买了,所以我要补齐这样的转身层。但我要打薄替换层——已经有这么多老坛酸菜面了,我只要找一家去卖就可以了。

所以在生鲜传奇,你会发现我们的品种极度丰富,比如面粉,我敢讲在超市行业是最齐的,你在我这里甚至可以买到玉米面、荞麦面,但是所有的超市一般糯米面都有七八种,而我只有一种。我们一直是按这样一个逻辑去设计产品,所以生鲜传奇2000多个单品,其实是2000多种满足。

如何做到使商品变成动词,如何进行选品,如何进行展示?我们觉得一定要引入品类管理。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到Costco的时候,一位老师说Costco只有4000个单品,我说这怎么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我才知道,国外的超市有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定数”,就是一定对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定数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关系到库存。中国的零售原来一直是联营,库存不是你自己的,所以不管库存。而当我们去做生鲜传奇的时候,当我们要把品种控制到只有2000种时,当我们所有的商品都自产自营时,当我们为了谋求商品更高周转时,我们突然发现,管库存才是销售的根本。

为什么管库存很重要?我们看很多超市都在开发自有品牌,但开发着就停下来了,大家觉得卖不掉。然后我们发现,我们永远有滞销品,我们在市场看到,或者看广告非常好的产品,在卖场就不行了。

直到有一天,我才发现商品不是单一存在的,把商品有效地展示出来,有效地表演出来,才能卖出去。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在做超市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发现,我们的动销率总是在85%,也就是说有15%的产品一个月一个都不卖。我当时非常恼火,就推了个车到现场去找这些一个不卖的产品。其中有两个产品我拿出来以后很吃惊,因为是我让引进的,一个没有卖掉。

我说当时在这个市场去看这个产品特别好,为什么在我们家摆得就这样破破烂烂呢?为什么消费者就不欢迎呢?后来我去找当时这个场景的照片,发现原来人家是摆出一个系列的,每个产品都非常有冲击力。但是,当这个产品孤零零地摆在这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是那么落寞。这时我们才发现,场景极其重要,展示出来的商品才是售卖体,而不是单一的商品,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卖场的陈列。

大家可以看到,左边是家美国的生鲜超市,我第一次去这家超市时一个人没有,但我感觉这家超市的生意特别好,为什么?就是它展示出来这种亮感、这种色彩,使我有非常强烈的购买欲望,使我觉得这家店会非常好。右边是我自己的超市,这样的一家店即使一个人没有,你也会觉得它生意很好。

所以,我们慢慢理解,商品不再是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

2. 零售是场表演

我们认为零售本身是场表演,就是这些商品怎么传播给消费者,我们自己的商号怎么传播给消费者,我们的服务怎么去设计,我们的门店怎么展示会让消费者更喜欢?那这些就逐步地带入我们的思考。

我们就开始考虑怎么使这个店更好,首先我们提出了“五感门店”,就是我们认为一家生鲜店它其实不是卖生鲜的,它是卖新鲜的,如果“生鲜不鲜”,那就不是生鲜,所以我们定位的第一个事情,就是我们这么一家店它首先要表现出新鲜感。

第二件事情,我们是卖生鲜的,如何让这家店使消费者感动,它与众不同,你到这家店能有欣喜感,很重要的就是它表现出季节感。生鲜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季节不同,东西也不一样。

第三点,就是毫无疑问我们要有品质感,如果有了新鲜感,有了季节感,那自然品质感也不会太差。消费者不愿去买坏的商品,我们觉得一家干净的门店极其重要,干净也是品质的一部分。

那光干净了,光做到新鲜感,如果消费者觉得这里买得不够多,买得不能让我满意,也有问题。Costco 4000个单品却能表演出让你觉得有几万个产品的感觉,就是这种丰富感。

再一个就是,我们觉得消费者来一个超市买东西或者不买东西,主要的底层逻辑是安全感,这个东西买得不好怎么办,买不到我要的东西怎么办,买的东西贵了怎么办,买了不喜欢我退了怎么办。与其跟消费者反复去解释,我们想不如完全放开,所以提出了“五个凡是”。

我们经常讲“五感门店”是对我们内部的运营考核,“五个凡是”是对消费者的外在承诺。哪“五个凡是”呢?

我们叫三个退,一个免,一个奖。

哪三个退呢?就是你买到的生鲜产品不满意、不好吃,无条件退款。为什么是无条件退款,而不是退货呢?因为你吃过了拿回来也没用。所以我们有个APP,你直接在上面点退款就行,我们不审核的,就是很多人觉得要审核,我们不审核。我们发现,多数的消费者是绝对善良的,也绝对有信用的。只要是你不满意,你吃得不好吃,吃得不喜欢,直接可以把款退回去。

第二件事情叫无条件退货,你买了回去觉得不满意,因为消费总是有冲动的,我觉得这个东西突然想买,回家觉得无用,你可以拿回来退货。这个东西你没用,你把东西还给我,我可以把钱给你。

第三个实际上是无条件退差额,在同一个区域里,如果我们卖得更贵,对消费者不公平。所以我们承诺,只要是卖贵了就给你退差价。

第四个就是我们发现有个服务的痛点,我们有大量收银员是小时工,总会给顾客收错钱。那我们现在承诺,只要收银员收错了,你买的这个东西就免费送给你了,保证在你心目中相信我不是个黑店,而且对收银员来讲也会变得更加小心。

第五个承诺就是,你对我的服务不满意,只要投诉,就给你50块钱奖励。如果消费者不高兴了,我们一切就完蛋了。所以我们说零售是场表演。

为什么我们提出“五感门店”,又提出“五个凡是”呢?就是一定要让服务被具象,要善于总结,善于把这样的事情诉诸于员工,诉诸消费者,消费者才能真正知道,员工才能真正知道。

三、效率夯实护城河

我们说说护城河的问题,光有了这样的动心起念,你能不能生存下去,就是我刚刚说的效率,我们已经在前面可以说我们变得越来越专业,使消费者喜欢我们,但喜欢我们没有用,如果我们不能活下去,那也就是空喜欢。如何去建立效益这个护城河,那实际上我们提出的方法是标准化。

1. “五定”原则,千店一面

这就要说到我们创业之初的一个问题。当我把第一家店做赚钱以后,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模式,所以我又开了两家店,结果我发现三家店一起亏损。为什么三家店一起亏损呢?

这源于一个商业悖论,我们需要一个又懂蔬菜,又懂水果,又懂肉,还要会管理老太太的人。而这种人都是老总级的人物,他有非常厉害的协调能力,他有非常强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请一个小年轻,他甚至连菜都不认识,他如何能管这样的门店呢?我们发现,能管理这样的店的人大概年薪得过百万,即使你给他100万,他也未必会干。但是如果你只给七八万的年薪去雇佣一个小年轻来管,会发现他几乎什么都不懂。

但是人生就有这么好的机遇,老天总会在合适的时候点醒我。我那个时候去了英国,听说Aldi在英国做了一家创新门店,就去看了,当时有两件事情让我非常震惊,“哇”一声那种感觉。

第一件事情,我从来没有在欧洲看到一家超市排队排到马路上,一两百人排队,进去一看,哦,原来Aldi,这家店有一半多的位置卖生鲜,站在那里其实我非常感动,只有亲历者,只有从业者才会拥有这样的感动。

第二件事情,我一直在研究Aldi,知道Aldi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超市,我发现它把菜包起来,把菜放在筐篮里面,再把这些筐篮放到货架上,我当时突然明白,它卖哪些品种,放在什么位置,一定是固定下来的。我说,既然我的员工不会做这些,假如我会做,做一家店让他们抄可不可以?如果能抄下来,这样的店不就可以做了吗?

所以抱着这样的愿望,我们回来开了第四家店,称之为“五定原则”,就是定位、定架、定数、定价和定品。这样一个五定原则是生鲜传奇的技术,当这种标准化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件事情是可以推动的。

接下来解释一下“五定”。首先讲定位,我们说我们只有一个形式,迎接消费升级,今天也有人提出千店千面,面对不同的消费者应该有不同的定位。但是,世界这么大,就“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我没有能力把整个世界的生意都做掉,只需要把生意做得足够好就行。我们定位就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一日三餐,据说中国未来会有3亿中产阶级,3亿是什么概念呢?3亿的中产阶级已经超过整个日本的人口。客观来讲,如果你能做一个日本这样一个国家的零售也足够了。

所以,当我们只有一个定位的时候,我们的店型,我们的商品选位,它就聚焦了。那生鲜传奇其实总共只有2000个单品,这2000个单品都要围绕我们的定位去展开选品的。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是一个月销售过亿的企业,我们每个单品的销售,甚至会超过百亿级的超市,这就是我们这一家小超市获得了巨大的采购优势。

第二个事情就是定数,前面我也说了,我们后来发现国际上有个很重要的商业逻辑叫定数,因为我们要去管库存。今天讲买手式超市也好,超市自营也好,都代表货是我们自己进的。货的库存就在我手里,用相对更少的产品卖得更有效率,是我们要研究的。

数量越少,其实越好。但当我们从2000多个单品减到1260种时,发现销售断崖式下降,门店的消费者跟我们提出意见说,你的店里买不到东西了。但是当我们降到1800种的时候,消费者这种感觉不大,那今天我们为什么又提高到2000多种呢?就是我们发现适当的丰富性对销售会好一些。但是总体的这个方向,我们希望数量越少越好。

但当你把这个数量控制到极少的时候,就是我刚刚说的Costco,Costco只有4000个单品,却为什么使你觉得如此丰富?它甚至还卖花园的浇花物。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就是品类管理,就是定品,你怎么选择你的商品。

所以我们导入了品类管理的概念,导入了场景驱动,我们说生鲜传奇的选品不是根据销售排名的,它是根据什么呢?根据一个消费场景,就是你家烧饭的这个场景,我们觉得你需要什么东西,有的东西甚至卖得很少我们也要去做。

比如,一般卖三四袋面粉才会卖一袋酵母,酵母的价格很便宜,一袋就几毛钱甚至1块钱,你会发现很多小店在做选品时,酵母是去掉的,因为它在销售份额中非常少。但是这次疫情期间,大家就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酵母卖空了,面粉也不好卖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商品的完整性,这个定品是个重要的技术。

还有一个是定架,什么叫定架呢?就是我们的门店其实是一模一样的货架,既然要做一家店让所有人去复制,显然就是让所有的店都能一模一样。但确实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大家也问我们,店有大有小怎么办?我们的逻辑也很简单,我们的困扰往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假设,还有我们想拥有太多,当把你想获取的东西简单化的时候,会发现一瞬间就变得简单了。如果我只考虑这样的一个店,只有这么大,那大点的店就把多余的面积割出来租掉。如果我的货架放不下,这样的店我就不出租它,我就不要了。这样每家门店的货架数一样多。

还有一个是定价,为什么叫定价,就是连锁店一定要统一定价,统一定什么价格呢?其实就是我们的价格形象。我们有句话叫定价权在总部,折价权在门店,为什么有这么一句话呢?就是我们既然要做到好货不贵,既然要做价格杀手,总部一定要有个机构不断去调研周边的竞争对手,使我这样一个定价具有竞争力。总部进行统一定价,可以维持整个公司的价格形象,门店也可以进行有效调价,有一定的灵活性。

所以这个是生鲜传奇的标准,也叫做“五定原则”,这五定确保了生鲜传奇现在一百多家店是一模一样的。

2. 让管理简单到愚蠢的地步

在“五定原则”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简单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后来发现,一家生鲜一家店毫无意义。在拿资本投资的时候,很多人来问我,说老王你的单店模型是什么,我发现我很长时间陷入这个坑。

直到有一天,我才反应过来,我跟他们说,其实生鲜尤其这样的小店,没有单店模型,它只有城市模型,是一个整体的这么一个规律。一家店、两家店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当它形成一个总量、一个总密度的时候,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而这种总量和总密度毫无疑问代表着更多的门店,我们如何使10家店一样、100家店一样和1000家店一样,生鲜传奇所有的逻辑体系,所有的效率体系,都是为1000家店甚至更多店去准备的。

说说简单化的问题,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做标准化的时候,会陷入一个管理陷阱,就是提供了大量的管理手册,员工无所适从,这个标准无法执行。所以我们觉得标准化真正执行的抓手其实是简单化,如果不能够简单,这个标准化就无法很好地推行下去。

有一句话就是“让管理简单到愚蠢的地步”,这是我们企业的一个文化。比如架卡,员工去挂的时候总是挂不整齐,因为原来的排架卡中间是挂钩的,他会挂得歪歪倒倒,所以我们把这个排架卡改成了插槽式,这样它就咬合得很紧。咬合得很紧以后,我们发现,就这个数字,我们的员工经常会弄丢,因为原来是一张一张的,我们在小孩的折纸上得到了启发,把所有的数字印在这张折纸上面,然后折成这一页,所以你到我们的门店去看,架卡没有掉数字的,很多超市的架卡总是残缺的,就是它没有改进方法。

3. 让企业睡在信息化上

接下来,我们讲智能化。超市是一个很奇怪的行业,它的高层要求知识非常的丰富,甚至极度精明,但它的基层,甚至很多员工书都没读完。上货的人员是老太太,你让她去了解这些编码,培训就很困难。这样如何去对接其实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就在想,能不能使员工看图纸说话,让事情简单再简单?

我们开发了这套软件,你看到每个商品其实是数字化的商品,它的长宽高是在电脑里设置的,所以当我们把Excel表,把商品的陈列排出来后,会自动生成一张像这样照片的陈列表,因为我们每周门店是要更换陈列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它导入到数据分析,大家看到,这个不同颜色的框子代表着这个商品销售的效率,所以我们不停地去研究每节货架它的每个陈列、它的面积产生的效率是不是合理。当发现它不合理,就会适当地扩大和减少。

所以当我们实现了这样一个软件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管理变得更简单了,员工连Excel表都不用会做。

除此之外,我们最近开发出来一个订货的手机平台,叫哪吒系统。我要求一是所有的操作系统必须全部在手机完成,我说生鲜传奇要在两年之内把所有的电脑全部扔出公司,所有的操作都要在手机端完成。二是每个员工都成为呼叫的终端,叫“碎片式导入,总部汇集”。

这一张表是给谁的呢?给一线老太太的。我们觉得一个卖菜的阿姨她就管60个蔬菜,她最清楚这个菜卖得好不好。那我们给她这么一张报表,就跟购物网站一样,我们给推荐订单,她只要在上面去按加和减就行,所有这样的呼叫都汇集到总部,汇集到采购端,我们采购人员的手机不断收到这种被加的订单,他就知道调整采购量。这样的反馈就会非常快,所以实现这样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控,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一个方向。

生鲜传奇的总部,总共只有20多个人。我们其实也是一个10亿级的公司,大家就不太明白为什么生鲜传奇人这么少,因为生鲜传奇一直是一个睡在信息化上的企业。

4. 自动化,让卖菜变得高级

再一个就是,我们认为自动化极其重要。无论今天人工怎么便宜,未来人工都会越来越贵,我自己从业这么多年,发现10年之内人员涨了10倍的收入,就我们一线人员涨了10倍。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很多岗位我们下一步可能招不到人,比如说刀手,比如说杀鱼工,你给再高的钱他也不干了。

当我们要快速去开更多店的时候,我们发现解决的根本就不是人才问题,是人员问题。人员问题仅仅靠假大空的喊口号没有用,唯有通过技术手段,通过机械化的设备使我们的产品更标准化,使我们的产品免人工化。

这组图是我们刚刚投产的生鲜的加工中心,这些设备都是在全世界采购。更重要的是,我们其实是一家用中央厨房的标准去做生菜加工的公司。

四、简单化的组织管理

接下来,我们讲简单化的组织管理。

零售门店有个非常重要的痛点,就是它是靠人堆积的企业,而员工文化层次的差异也非常巨大,如何使这样一个组织变得有效率?我们认为不是光有组织就行,简单化的组织管理非常重要。

这里有几个故事,特别是店长的选拔,对中高层的选拔,有一些我们经历过的事件对我们改变非常大。我在国企开始建商学院,原来商学院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积年累月的从大学生里面进行选拔,然后校企合作,我们最早的干部都是通过这个方式进行选拔,但是不知不觉中,年轻人变了。

我一开始也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直到我开了一家超市,我把我两个班,一共120名学生全部投到了一家创新门店里去,当时还是一家超市。有三件事,对我们今天的整个组织架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第一件事情,当我做了一家非常好的店的时候,我希望有些变化,因为我原来是做百货的,还有些百货情节结。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大学生,这些年轻的女孩子长得也很漂亮,我当时突发奇想,我说我们来打造一个全球最美收银线。

所以我们请人按空姐的标准对我们的这些女大学生进行训练,经过三个月的集训,这个女孩子一化妆,再加上气质很好,立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以我们开业的时候发了一个营销宣传,叫全球最美收银线,很快传播到几十万次,也是我们公司有史以来微信营销最成功的一次。但不到一个月,这些女孩子被人纷纷挖走,或者被化妆品行业挖走了,或者被房地产公司挖走了,或者被人找回去做太太了。

我们才发现第一个问题:一家企业不要超越你自己企业的属性去塑造员工,不然一定没办法留住。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们想激励一批管理培训生,我们公司正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所以我们就选了20个名额,挑了20个孩子,参与公司的中高层干部外出的学习。结果我们立刻接到了20多个孩子的辞职报告,这个时候我非常愤怒,于是找商学院的院长聊天。这个院长告诉我,如果你换个方式会更好,如果你把这20个名额交给这些学生,让他们自己选举出来,他们就会服气了,而且选不上的人他会更努力,选上的人他们会觉得自己更优秀。

我以前是国企的,所有都是任命制,从那刻开始我们不再任命店长,我们经理以下的干部从不任命,全部竞聘。现在年轻人对这种竞聘的需求非常积极,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赛马不相马”。

第三个教训是什么呢?我们开的店生意非常非常好,员工非常非常累,结果又有20多个孩子过来辞职。我们的一位副总接待他们,就告诉他们,你们今天付出的辛苦,将来一定会有回报,如果你们努力的话,将来你们有可能会升成课长,甚至还有机会去做店长。

结果这些孩子问我们这位副总,说你是不是公司老总,他说是的。那些孩子就说,我们看你天天在这倒垃圾筒,我们就是干到你这个位置,不也就是倒垃圾筒嘛。既然奋斗到你这个样子比现在更苦,那我干脆不奋斗了。

所以我们后来调整策略,给高层配奔驰、宝马,高层可以住商务座、住豪华酒店,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加大了每个层级的薪酬等比,比如说每往上走一层,你的薪酬就会几何倍的上升,那这些员工就有盼头。你会发现,在新的形势下,年轻人在变,如果你不变,那你的企业就没办法留住人,而不仅仅是薪酬问题,你必须适应这种文化,企业想创造文化,如果离开了社会的大文化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原则是“赛马不相马”。我们的店长如何产生呢?他自己参加竞选,如果合格后,我们会让他进入开店小组,开店小组是干什么的?是高品质开店。如果这样的一个管理培训生经过三四个店的开店以后,他遇到的问题是浓缩的,那我们就可以升任你为店长,优秀的店长里会选出片长。

我们怎么淘汰呢?我们有考核机制,如果你进入这个岗位三个月以后,无论是业绩不达标,或者管理不达标,你就会被淘汰出局,你可以再重新申请,你也可以离开这个公司。这样做以后,我们发现它变成一个机制,每个人都会变得很积极、很争取。公司会变得很平和,升职的人知道他的途径在哪里,离开的人也知道他为什么会离开。

第二个就是考核和激励,我们觉得对于一线人员的考核要非常简单。一线员工就想知道一件事情:我卖了这么多钱我能得到多少钱。所以我们把一线员工的薪酬进行了重要改革,叫“简单提成制”,比如我们蔬菜的员工,就是每卖100块钱给6块钱提成,那他每卖100块钱就知道自己得多少,就会珍惜这件事情。

如果你是一名店长,我们怎么让你感觉到,你像合伙人一样被重视甚至比你做合伙人还有冲劲呢?我们有个“赛马机制”,就是你自己跟自己赛跑,跟自己环比,这一个季度跟上个季度去比,你多赚的钱一半归你,哪怕这个店是亏损的。因为现在我们大部分都是新门店,都是创业企业,一开业就赚钱几乎没有。

我们甚至有这样的政策,就是一家店如果是很差的店,所有比上个月少亏的钱都归你,全部归你,因为对我们来讲,店主的下次考核就是以这一次的进步为基础的。那么作为公司来讲,这个亏损就会逐渐缩小。

第三就是人才培养。

这么多员工,全部集中起来培训,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就开办了视频网站。

我们发现如果现在叫一个员工坐下来听几个小时课很难做到,但我们拍摄大量的短视频,他有什么问题就看什么视频,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我们任何一个员工进公司不需要一对一培训,看视频就行了。

再一个就是我们有个“降落伞原则”二战时,降落伞的不合格率是万分之一,但这个比中彩票的机率高多了,所以很多伞兵有心理阴影,每次跳下去就不知道这伞能不能打开。用了很多方法都无法改善这个降落伞厂的生产质量。结果新换了一个厂长,他用了一个方法,他说我每1万个降落伞里面抽一个,但是每个降落伞上面必须写上名字,谁生产谁写名字,这个降落伞谁生产的谁背着跳下去,结果降落伞一个都不坏了。

所以那么多制度都没有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有效,我们公司提出来叫降落伞原则,要让所有的管理都执行这样的降落伞原则,最好没有制度,最好员工不知道这个制度也能做好。

你去很多生鲜店会发现地面很脏,又是水渍,又是油污,但你去看生鲜传奇的每家店是非常干净的,而且我们一百多家店没有一家店有臭味。这个甚至在很多大卖场都做不到,我们公司有个文化叫“席地文化”,我们要求每天早会必须坐在地上开,很简单,衣服是我的,裤子是你的,只要你裤子受得了,我的地就受得了。所以我们对地是没有标准的,是你裤子受得了受不了的标准,所以你看公司没有关于卫生标准的制度,只有席地文化的制度。

我们有这么几句话,也是鲜丰老总教我的,他说公司管理,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企业,不要教员工特别高深的逻辑,就几句话:

第一,我做你看,这个东西怎么做,我做给你看。

第二,我带着你做。

第三,你做给我看,如果不会我再教你两遍,实在教不会你就滚蛋。

把制度变得极其简单,把人际关系也变得极其简单,把学问变得极其简单,这才是管理的重要性,这也是效率。

五、做一家有主张的企业

最后说说我们的总结,我觉得零售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做一家有主张的企业,我当年之所以去创业,之所以开生鲜传奇,是因为我在积年累月的工作中,发现我们一直在学习别人,一直在抄别人,但是我们抄得总是不像,抄得总是不对。那后来我在全世界去研究的时候,发现几乎每一家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模式的创造者,或者有明确的价值观,或者有明确的商业主张。所以我提出来了,我们要有自己的商业主张。

那生鲜传奇是什么样的一个生鲜主张呢?就是我们说食品经营是道德修行,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能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的初心。所以我们一切是围绕这件事情去做的。

第一件事情,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给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第二件事情,我们要用尽一切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方便的食材。

那再一个,我们觉得宏观上决定成功的原因是把握好经济趋势,所以大家经常现在讲,这个经济好不好,经济坏不坏,但是我们觉得更重要的,微观上的不败是比隔壁的店要强一些,微观不强宏观则无力。我们今天大多数企业过于去看宏观,却没有去注意自己跟隔壁那家店的区别。生鲜传奇很简单,我们一直跟员工不断强调,我们的所有战略就是做好一家店的战略,所有的能力就是比隔壁那家店更强的能力,所谓胜者为王活久见。

再就是我们认为善于培训员工不如善于选择员工,所以我们特别提出赛马不相马,我们不去欺负人性,我们更不搞所谓激励训练,我们认为我们要发现那些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愿意为这件事情付出,而且在这件事情上他通过努力他就能学会的员工。

再一个,我们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幸福的生活,员工生活都没有品质,如何为消费者创造品质生活。所以大家去看我们公司的办公环境会非常好,我们的员工的福利非常好,我们从来不提倡员工加班,我从来不提倡所谓九九六。

最后我说一句话,就是我们发现唯有变是唯一的不变,零售这件事情从来没有所谓的新零售和旧零售,零售一直在变化,应对市场最好的方法、最好的门槛和最好的策略就是你不断变化的能力。

注:本文转载自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版权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的同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
只看楼主
全部楼主
    •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2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返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673011635@qq.com)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